哈尔滨开放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哈尔滨开放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危机一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做好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开放大学思政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举措
(一)创建教学资源,汇聚体系团队力量
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依托名校和办学体系,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标准选配师资,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各门思政课。要高质量开好“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进一步完善开放大学思政课程体系,紧密联系广大师生思想、工作和学习实际,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育人模式改革创新,推进基于成人在线自主学习的大规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依托思政教研室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国开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特色立院、质量立院,把马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组织专家团队、技术团队和教学设计团队,共同打造微课程,创新教学资源。课程统一采取谋篇布局,细分每一专题知识点,建设5—10分钟的微视频,把音视频、图片、动画等作为核心要素,让书本上的文字“活”起来,将价值观、理论评述“化整为零”融入故事讲述中,体现出时代感、创新性。
加强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识别、挖掘、归纳、汲取其有效数据,从中总结提炼教学重难点,持续改进课程资源建设。通过教学大赛、研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汇集特色优质资源,同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见解与教学问题体系对接、融合,生成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持续优化,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二)创作“思政金课”,提升课程资源影响力
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核心作用。各门专业课程内容要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各专业课程同频共振。要系统设计“三进”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发挥教学团队作用。落实教学过程,确保“三进”育人实效。要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打造适应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课程思政示范教材、示范课程,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国以《践行宗旨 实干担当 为建设一流开放大学团结奋斗建功立业》为题,为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专题党课。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育长、哈尔滨市委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胡永琴教授作报告。市委宣讲团成员宋学来教授作了题为《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的宣讲报告,切实提升育人品质。不断新建、完善课程资源,制作百年党史系列微课程,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视频制作与更新。
学校在一网一平台上向社会学习者开放课程资源,与东北烈士纪念馆等14个单位签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开展活动。举办“光影思政”活动,精选了彰显中国军人英雄气概的《红海行动》、讲述新时代扶贫故事的《李保国》、重现中共党史的《砥砺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20部不同主题的影片,以高水平电影资源高质量融入思政教育,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思想启迪、历史教育、道德引导,促使学生将自身理想追求与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联系,斗志昂扬地投身于新时代国家建设事业中。
(三)创新学习方式,实施自主性学习
学校立足在职成人学习特点和在线信息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互联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实施全过程考核,采取制度终结性考试及格和总成绩及格的“双及格”制度。
运用信息技术的云课堂及挖掘区域特色资源的实践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立体化的助学支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 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 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四)创优服务支持,构建“全过程”支持服务模式
组建大规模教学团队,统筹分校、学习中心的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增强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学校专兼职辅导教师组成网络教学实施团队,负责落实教学过程。实施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全过程考核,并且采取“双及格”制度,即要求终结性考试及格和总成绩及格。参加哈尔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活动,提供教研人员及优质师资,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申报思政课一体化研究课题,提高思政课科研能力。
(五)创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育人“主力军”
强教必先强师。要建优开放大学育人主力军队伍。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引导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更好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命。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教师在“三进”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要求纳入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学科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积极开展讲座、教学观摩、教学大赛等各类竞赛交流活动,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学习平台。举办“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落实年”相关任务,推动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切实落实。鼓励教师通过申报课题与发表论文,推进课程思政往深里建、往实里干、往高处走。各专业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抓手,将课程思政有机融于教学全过程中,利用直播教学和直播公开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各个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结合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积极开发各具特色的思政课程。将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思政课程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聚焦能力素养,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积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集体备课,指导思政课教师认真备课教研。广泛开展网络教研、远程教研和跨区域教研, 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建思政课,开展“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
推动专职教师配备,优化编制资源,有效保障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高校师生比达到不低于1:800要求,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六)创特色实践教学基地,用好红色资源
要抓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数智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推动“三进”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组织主题宣讲、读书征文、电影展播、社会实践等活动,聘请优秀党员、各条战线先进人物等担任特聘思政课教师,推动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相衔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结合地方历史、文物、文化遗存等特色资源,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与东北列式纪念馆等14个红色教育基地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上述地点开展实践教学,这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哈尔滨市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案》,领会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查验考核,要注重示范引领。深入办学体系,深入师生,大力宣传与推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学校将不断丰富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载体、路径、方法和手段,对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学校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建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研讨会、现场观摩等为主要内容的长效化示范交流研讨机制。加大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聚焦核心任务、把握关键抓手,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教育教学创优提质提供有效助力,为建设一流开放大学作出更为积极的新贡献。
三、经费保障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学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