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哈尔滨开放大学
English | 

当前位置:哈尔滨开放大学 –> 专题栏目 –> 大思政–>资源共享

思政资源/教学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一》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6日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一

授课对象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授课内容

本次课主要学习中国上古神话,重点是熟悉中国上古神话类型及代表作,难点是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

2

课程类型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中国上古神话篇章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2.知识目标:掌握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及代表作。

 

 3.思政目标:感受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源头,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的传承与发扬。

课程思政

融入知识点

 1.中国上古神话代表作;

 

 2.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融入方式

 一体化融入式设计:结合学院思政教育,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寻找盐水交融的结合点,课程导入、新授课、课后作业与课程考试统筹设计,最大限度做到了提高效率。

思政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资源

   

思政案例

   

教学实施

教学引入

 

https://www.xuexi.cn/aa8d9e105164cc02446463d4306a8a90/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介绍学习强国《中国上古神话 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诸神记>》:对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时期的人类智慧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我们要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从神话的源头一一中国上古神话开始。

教学展开

一、中国上古神话的保存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它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华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典籍中,而尤其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最为古老,文化内涵最丰富深刻。

 

中国上古神话较为著名的有:女娲补天及抟土造人,黄帝战蚩尤,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二、神话的分类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创世神话

 

中国的创世神话有混沌凿七窍(《庄子》)、朴父夫妇、鬼母(能生天地鬼,一次产十鬼,早生晚吃)、烛龙(《山海经》记载,人脸蛇身红皮肤,身子有一千里长,睁眼是白天,闭眼是黑夜,吹气大雪纷飞,是冬天,呼气则赤日炎炎,是夏天)可以算作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但以盘古开天地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解析】指名读,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两则神话所蕴含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盘古垂死化身体现的浓厚的厚生爱民精神。

 

(二)始祖神话

 

始祖神话也就是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是女娲抟土造人。这一神话传说,见之于《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所引《风俗通》(《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辑的类书。全书一千卷。《风俗通》又称《风俗通义》,汉代人应劭作,原书三十二卷,今存十卷。)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类。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絚人也。

 

【解析】示范读,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该则神话中体现出的后世加工痕迹。

 

由此,女娲成为了人类的始祖,成为了人类的伟大母亲。汉代的石刻画像和砖画中,常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着。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男的手中拿着曲尺,女的手中拿着圆规。或者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乌,女的手里捧着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有的画像还饰有云景,空中有生了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们翱翔。有的画像更在中间著一天真烂漫的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两人的衣袖,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家庭行乐图。

 

(三)再创神话

 

 在世界各地神话中,还存在着这样的说法:天地开辟后,曾经遭遇世界毁灭的劫难,然后又由救世主重新创造世界。中国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可以归类为再创神话。女娲炼石补天这一传说,见之于《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

 

【解析】示范读,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神话中体现的厚生爱民精神。

 

 女娲怀抱厚生爱民精神,经过辛勤的劳作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栖居空间。人民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战天斗地、创作世界,为民造福的女神的形象。她是神话系统中功劳极高,性格十分完美的大神之一,是原始人群力量与智慧的化身。

 

(四)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反映出上古时代洪水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性痛苦,反映出洪水灾害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而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中国“鲧禹治水”是世界各民族一百多种关于洪水神话中最优秀的神话之一,具有不朽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浓重的忧患意识。据《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yi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九州。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不辞劳苦,“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最后率领民众战胜了洪水。

 

其中还有许多相关神话。禹治水到了三十还没有成家,当他到了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有九尾狐相见,提示他将有幸运的事情发生,果然涂山的一位姑娘叫女娇态度娴雅,仪容秀美,两人一见倾心。但是治水工作太忙,他还来不及向姑娘说明就到南方视察灾情去了,姑娘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心情烦躁极了,就作了一首歌道:

 

等候人啊,多么的长久哟!(候人兮猗!相当于“啊”)

 

据说这就是南国最早的一首诗歌。终于,巡视灾情的禹从南方回来了,二人结婚。四天后,禹就离开去治水了,女娇忍受不了相思之苦,要求同去。禹勉强同意了。有一次治水到了环辕山(河南偃师县东南),得打通这座山,使水流经过。鼓声——送饭——化熊开山——细石敲鼓——女娇送饭受惊——逃追到嵩山(河南登封县北)——女娇变为石头——禹大叫“还我儿子”,石头开启,有儿子名“启”。推荐大家读《中国古代神话》,将所有的神话串连起来了,写得非常有趣。

 

(五)战争神话

 

 这类神话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之间的斗争,有一定的史实的影子。如“黄帝擒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解析】指名读,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解析】齐读,教师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神话。

 

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落,他有81个铜头铁臂的兄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互相进攻的武器。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

 

其中,“魃”是黄帝的女儿,住在系昆山的共工之台上,常穿一件青衣服,模样不漂亮,据说还是秃头。但是她的身体里却装满了热量,恐怕远超过现在工厂里的镕铁炉。她一到战场上,说也奇怪,刹那间狂暴的风雨消逝得无影无踪,烈日当空,炎热得比下雨前更厉害。蚩尤兄弟们见了此种情景,惊惶失措,应龙趁机扑杀过去,打败蚩尤。但是可怜的魃,大约因为用力过多,或受了邪魔的沾染,从此只能留在地上再也不能上天了,她居留的地方总是旱云千里,颗雨全无。人民受她的灾害极大,都非常痛恨她,叫她“旱魃”,想方设法驱逐她。

 

又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载共工与颛顼争帝: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解析】齐读,教师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神话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共工,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的洪水之神。颛顼,古帝王,黄帝的孙子。共工与颛顼之战,反映出了原始部落间的冲突与较量。共工又是一个反抗神的形象,表现出了一种翻天覆地的威力。同时,这则神话也反映了古代人类对中国地理形势特点的感性的幼稚的认识。中国地处北半球的东亚大陆,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视野呈现的天象是,太阳由东而西运行,其轨道稍偏于西北,这里的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长江大河都是由西方的高山发源,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注于大海。

 

(六)英雄神话

 

 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通常具有人的形象,他们都有自己神异的本领或经历,他们的业绩在于征服与创造,是人类集体力量的本质化表现,也是强烈的反抗精神的杰出代表。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弈射日”“刑天舞干戚”都是著名的英雄神话。

 

传说炎帝有三个女儿,命运和遭遇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女儿追随古代有名的仙人赤松子升仙而去。赤松子是炎帝掌雨的官,常服食一种叫“水玉”——就是水晶——的宝贵药材,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最后能够跳进大伙里面焚烧自己,终于脱胎换骨成了仙人。他到昆仑山去,住在西王母曾经住过的石屋子里,每当风雨来临,身子轻飘的他就在高山的悬崖边上,随着风雨上下往来。炎帝的这个女儿羡慕成仙,就追随着赤仙子到遥远的地方去了。

 

还有一个女儿在文学上是很有名的。她叫瑶姬,刚到出嫁的年龄就夭亡了。这个满怀着热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去了姑瑶之山,变为一棵瑶草。这瑶草的叶子长起来重重叠叠,非常茂盛,开黄花,结的果子像兔丝的果子。谁要吃了这果子,就可以被人喜爱。天帝哀怜她的早死,就封她到巫山去作了巫山的云雨之神。早晨她化作一片美丽的朝云,自由而闲暇地游行在山岭和峡谷之间;到黄昏她又由云变做一阵潇潇的暮雨,向着这山和水发泄她的哀怨。到了战国末年,楚怀王游云梦住在一座叫“高唐”的台馆里,这位热情而浪漫的女神,就在大白天亲自跑来向午睡中的楚怀王倾诉她的情爱。楚怀王醒来,回想梦境,又是惆怅,又是惊奇,便在高唐附近给她建造了一座庙,庙的名称便叫做“朝云”。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也到这里游玩,听说他父亲的行迹,不胜羡慕,当天晚上页作了一个相同而奇怪而又叫人惆怅的梦。楚襄王的御前诗人宋玉,便把这两次奇梦作了两篇赋,《高唐赋》和《神女赋》。

 

女娃的故事则完全不同于前面的性质,它的悲壮永远感动着人们的心弦。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齐读,教师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神话表现出的反抗精神。

 

这则神话描绘了一个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脚爪,黑羽毛的外形可爱的精卫鸟的形象。它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水,却不幸淹死在里面,再也没有回来。它不过是一只小鸟,却要衔微木细石去填平广阔无边、渊深莫测的沧海,并且还不时地叫着自己的名字以使自己不忘记自己的身份,决心报仇雪耻,这种志向与气概比沧海还要浩大!在东海与精卫这大小强弱极端悬殊的对比中,更显出后者惊人的意志和毅力,悲壮感人的艺术力量也从这里产生出来。

 

 精卫填海,并不只是为个人复仇雪恨。它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渴望填平大海,消除其威胁的普遍愿望。因为在远古时代,广阔无际的大海显得是那么神秘莫测,难以控制,被大海夺去生命的远非女娃一人。这则神话反映的正是当时人们渴望填平大海,清除其威胁的普遍愿望。而精卫就是这一美好愿望的体现者。精卫是一个复仇的悲剧形象,它这种知其徒劳而抗争的精神,支持着初民走过了险恶而艰难的时代,并对后世影响很大,陶渊明《读山海经·第十》中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便是对这种精神的讴歌。李白“精卫费木石”(《登高立望远海》)明清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精卫》)精卫的形象是华夏民族抗争意识的体现,颇类似于西方神话中的西西弗。这种鸟,据说在海边和海燕结成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到如今,东海还有精卫誓水的地方,因为曾淹死在那里,发誓不喝那里的水,所以又叫“誓鸟”或者“志鸟”,也叫“冤禽”,民间又叫她“帝女鸟”。传说的名称如此之多,我们就可以知道她是怎样光辉地活在人们的心底了。 

 

又如《山海经·海外北经》载: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解析】齐读,教师扫清文字障碍;自由翻译汇报;齐读;分析神话。

 

夸父的形象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宏伟理想,夸父逐日体现出了一种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壮丽情怀与英雄气概,可以看成是中国历代追求光明理想的志士仁人的精神原型,也可以看作中华民族对时间“现在”的追求,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竞在身后。”柳宗元《行路难》“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此外,中国神话中还有大量的有关发明创造的神话英雄形象,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

 

三、上古神话的民族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神话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思维基础,它产生于原始的蛮荒时代,当时人类的语言、思维等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希望认识并征服自然,但由于当时社会生产能力还很低下,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只能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来创造神话故事,表现他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不过,神话尽管是在幻想中产生的,却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治水的鲧禹、逐日的夸父、射日的后羿等英雄神的形象,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战蚩尤等反抗神,反映出氏族社会部族之间的相互斗争。

 

【小组讨论】中国上古神话反映的民族精神有哪些?这些精神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人小组讨论,列出提纲;小组代表发言,聚焦民族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重点梳理中国上古神话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承。

 

民族精神主要有三方面: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等。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 嫦娥奔月 民”、“不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再如春神句芒的到来“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希望。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三)先民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后者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教学总结

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一般来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就中国上古神话而言,无疑具有一种辉煌壮烈的庞大气势。这种大气势、大气象,不但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目标达成检测

 采用作业检测和考核检测的方式:

 

 作业布置:

 

 1.列表分析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代表作及留存地。

 

 2. 论述:中国上古神话反映的民族精神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考核检测:

 

 期末考试试卷中有20%的内容与思政内容相关。

教学反思

 1.《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段)课程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放在了具体篇章分析上,因此篇章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必须选既是经典又具有较高思政意义的篇章,为后来的“盐水交融”打好基础。

 

 2.任何课程的建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更喜欢感受到经典内容与自身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经典作品的现代化转化尤其显得重要。要想办法提炼经典作品中的现代化元素,学生个体发展元素,将二者结合,最终激发学习兴趣。

 

 3.学生对神话具体篇章学习状况不同,需要加强在线资源建设,加强课前预习作业的检查,保证在上课时知识基础大致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