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源/教学设计:广告学专业《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 课程名称 | 广告学概论 | 授课对象 | 新闻传播大类 | 
| 授课内容 | 1979年广告复兴后的发展。 | 课时 | 2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 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 
 结合中国在1979年前后的社会、经济、政治,分析广告活动与宏观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现当代广告发展的历史,并对我国广告发展历程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思政目标: 
 1979年后中国广告史的迅猛发展就是国家整体发展强大的反映,广告本身的强弱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富裕,充分认识到富强与民主的关系,培养为国家富强、民主而奋斗的意志。 |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1.广告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紧密联系。 
 2.1979年后中国广告发展的阶段。 
 3.1979年广告复兴的背景。 | |
| 融入方式 | 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和作业提交。 
 线下以讲授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 ||
| 思政元素 |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价值观 中国梦 奋斗精神 | ||
| 思政资源 | 《我和我的父辈》之《鸭先知》徐峥与张艺谋合作,演绎“广告狂人” | ||
| 思政案例 | |||
| 教学实施 | |||
| 教学引入 |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徐峥片段《鸭先知》。 
 2.预习1979年后中国广告发展的阶段。 
 引导讨论: 
 《鸭先知》的主角赵平洋,是酒厂销售科的科长,因战略性失误囤积了很多酒卖不出去,惨遭媳妇赶出家门。于是赵平洋想到拍广告这一方式,便风风火火地操办了起来。这一故事是由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电影片段中点题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要做,就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结合内容讨论:为什么《鸭先知》中说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教师点评引导,复现知识点。 | ||
| 教学展开 | 教学思路: 
 1.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广告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之下“广告”行为所面临的风险。因而得出结论,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广告,在当时的环境下必须先展开思想动员,结合知识点“为广告正名”分析。 
 2.在1979年第一则广告(参桂补酒)出现后,国内的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鸭已经先知了,代表“水”快要暖了。广告的出现在当时是中国国内发展市场经济的信号。广告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浮出水面。 
 3.广告复兴后,80年代、90年代……时至今日,广告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不同的阶段中,广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中国广告发展也经历了向西方“直接拿来”的阶段,但实践证明这并不能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后来中国广告行业不断摸索,结合中国文化生产出一系列的优秀广告作品,并对外传播,说明只有强化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展开文化输出。 
 教学方法:知识传授、启发探究、分组抢答。 
 布置作业: 
 不同环境对广告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结合流行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社会思潮变化、政策法规发展来讨论广告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思政元素: 
 家国情怀、中国梦、价值观、奋斗精神、文化自信。 | ||
| 教学总结 | 结合电影片段的讨论,让学生对广告史“枯燥”的印象改观,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前预习与课程讨论中来,相比之前对照书本的想象,电影片段表达的更为真实。 | ||
| 目标达成检测 | 1.大量参与讨论,积极互动,学生兴趣强。 
 2.学生思考积极性强,主动学习意识好。 
 3.学生对中国广告发展历程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查阅资料,甚至选择其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 ||
| 教学反思 | 注重混合式教学,即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教学深度。 
 潜移默化的把思政元素荣誉专业知识讲授,引导学生经过自身思考得出结论,减少学神心理抵触情绪。 | ||
 
                     黑公网安备23010302001791号
黑公网安备23010302001791号